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 找回密碼
 【立即註冊】
查看: 584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蜀本】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作者
發表於 2012-11-29 00:34:51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蜀本

 

【辭書名稱】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

 

四川簡稱蜀,宋代四川地區所刻的圖書,世稱蜀本,又稱蜀刻本。

 

早在唐代末年,四川不少書坊出版有民間日用之曆書、字典、陰陽五行、佛經等通俗用書,至五代,毋昭裔用私錢在成都刻經、史以及文選、類書等普及之書,故四川刻書歷史悠久。

 

四川刻書,主要集中在成都和眉山。

 

成都在五代時,為蜀之首都,也是當時的文化中心。

 

宋開寶4年(西元971年),政府派人在成都雕造〔大藏經〕,規模宏偉,蜀本由此出名。

 

南宋時,刻書中心逐漸移往眉山,井憲孟主持刻印〔宋書〕、〔南齊書〕、〔梁書〕、〔陳書〕、〔魏書〕、〔北齊書〕、〔周書〕,稱〔眉山七史〕,著名於世。

 

此外,又刻有唐宋名詩人、文學家如李白、杜甫、蘇軾等人之詩文集。

 

蜀本之內容,多有校正,如成都刻〔太平御覽〕改正了建本的錯誤38,000多字。

 

宋代蜀本字體多似顏體,字畫肥勁樸厚,結構架勢雄偉,版式疏朗悅目。

 

版心大多是白口,左右雙邊,版心中縫下端多有刻工姓名。

 

紙張潔白,校讎精審,可與浙本比美。

 

蜀本刻印頗精,有的「字大如錢,墨黑似漆」,〔春秋經傳集解〕、〔淮海先生閑居集〕都是蜀刻本之代表。

 

宋末,元兵進攻四川,大肆焚燬、搶掠,致使蜀本流傳至今,已不多見。

 

 

轉自:http://edic.nict.gov.tw/cgi-bin/tudic/gsweb.cgi?o=ddictionary

評分

參與人數 1金幣 +500 收起 理由
天梁 值得鼓勵。

查看全部評分

【自由發言誠可貴、言辭水準需更高、若有污衊髒言顯、術龍五術堪輿學苑、不歡迎的喲!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QQ|【google翻譯】|【手機版】|【Archiver】|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 皖ICP備11003170號 )

GMT+8, 2025-7-3 07:13 , Processed in 0.093747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